她們有堅強的組織后盾

工會婦女委員會委員策劃女職工活動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工會婦女委員會成立于2017年6月。多年來在所黨委的領導和所工會的指導下,工作中講方法,密切聯系全所女職工,積極推動保障女職工權益,為大家排憂解難;服務中求創新,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家風建設等,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滿意的成績。2022年3月,研究所婦委會榮獲2021年度中國科學院先進基層婦女組織獎。
婦委會積極開展“三八國際婦女節”品牌活動。每年精細籌劃、縝密安排,已組織開展了“茗悅佳人—成為更好的自己”茶藝鑒賞、“抗擊疫情·與愛同行”線上廚藝展示、“魅力女神節”油畫沙龍、“聆聽花語”現場插花、“弘揚民族文化 感受民間剪紙藝術”等活動。女職工積極參與,既提高了審美情趣,又增強了組織凝聚力。
婦委會通過多種舉措持續推進提高職工生活幸福指數。聚焦年輕職工交友問題,連續舉辦五期規模不同的 “愛,在沈自綻放”單身聯誼;聚焦職工關注的家庭教育話題,舉辦兩期“做智慧家長”主題父母沙龍,邀請所內、外教育專家分享寶貴經驗,搭建家長交流平臺。
婦委會積極推進為女職工謀權益。在中科院婦工委、所黨委支持下,分別在南塔街所區和創新路所區建設“哺乳室”,并于2019年、2020年正式使用。目前兩間“哺乳室”運行良好,為研究所女職工堅持母乳喂養,以及孕期、更年期休息,營造了良好環境。此外,婦委會還創辦了瑜伽活動中心,積極推進女職工“兩癌篩查”等工作。
沈陽自動化所女職工在所黨委的帶領下團結奮斗、銳意進取、崗位建功,巾幗不讓須眉,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展現了新時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風采。
她們展現新時代女性風采
梁煒
工業控制網絡與系統研究室 研究員
2022年獲遼寧省“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

梁煒巾幗不讓須眉,勇于拼搏,務實創新,銳意進取,以女性特有的細致、敏銳、勤奮和頑強,為中國自主的工業無線網絡技術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面向工業高并發、高實時、高可靠、高安全等挑戰,帶領團隊攻克了工業無線網絡核心技術,建立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無線技術體系。出版專著1部,發表SCI論文60余篇,授權國際發明專利15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
牽頭研制工業無線相關國際和國家標準近10部,所研制的面向工廠自動化的WIA-FA技術是國際唯一面向工廠高速控制應用的無線標準(IEC 62948),被評選為“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
面向工業應用的安全風險,所研制的WIA-SE 無線安全防護技術和協議,是國內首個工業無線安全增強解決方案,并完成了首批示范應用,解決了工業無線應用的又一挑戰性難題。
她獲得2020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也獲得了2021年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20年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2020年 “沈陽市杰出人才”等榮譽稱號。
潛心科研的同時,她堅持耐心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科技后備力量,獲得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中國科學院大學-必和必拓(UCAS-BHPB)導師科研獎等榮譽稱號。
郝穎明
光電信息技術研究室 研究員
2021年獲沈陽自動化所優秀黨員稱號

郝穎明作為一名黨員,始終以黨員的最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勇挑重擔、無私奉獻,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績。
她作為兩個重點項目中手眼視覺軟件的課題負責人,承擔著兩個項目關鍵試驗的視覺測量任務,肩負著整個試驗成敗的重任。她帶領科研團隊刻苦攻關,面向復雜光照條件下的圓環測量,提出了雙側多線結構光的測量方案,提高了測量的魯棒性;在軟、硬件調試和軟件測試時間緊、任務重的條件下,合理安排調試、測試順序,嚴把質量關,不放過一個疑點,保證了軟件的可靠性;2021年,成功完成了該項目的所有考核試驗任務,手眼相機軟件始終工作正常,沒有上注一個參數,沒有修改一行代碼;特別是在其中最為關鍵的試驗中,雖然目標運動狀態遠超設計指標,手眼相機仍舊穩定輸出測量數據,保證了試驗的成功,受到總體和上級單位的好評。目前,正在全力以赴進行另一個項目手眼視覺軟件的研制工作。
她在工作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需要加班熬夜的,她沖在前面,要求團隊成員做到的,她首先做到。在她的帶領下,團隊成員齊心合力,克服工期緊和疫情影響,圓滿完成所有試驗任務。
楊麗英
機器人學研究室 副研究員
獲沈陽自動化所“創新2021冠名獎”“敬業貢獻獎”

楊麗英致力于特殊環境與場景下飛行機器人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工作。面向青藏高原與南極等極區科考環境,克服低壓、缺氧、嚴寒等惡劣氣候環境,帶領組內成員兩年內4次前往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10余項,成功研制出具備“攜帶5公斤科考載荷、抵御7級大風,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飛行近30分鐘”綜合能力的我國首款適應極高海拔環境的科考飛行機器人“云雀”,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科技活動周向劉鶴副總理視頻匯報,相關成果獲中國自動化學會科普獎。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專項“多機器人跨域火炬傳遞技術研究與系統示范應用”項目中,作為空中飛行機器人平臺的負責人,帶領小組成員180多天無休,研制出集穩定的飛行平臺、靈活的機械手臂、智慧的決策系統、精準的視覺系統于一體的具有科技奧運理念的火炬傳遞飛行機器人系統。并在-20℃~-10℃的嚴寒環境下持續開展飛行試驗驗證60余天,成功實現了與其他機器人的全自主火炬對接與傳遞。
周靜
工程處 副研究員
獲沈陽自動化所“創新2021冠名獎”“敬業貢獻獎”

周靜負責部分預研項目和光電方向橫向項目的組織、策劃、協調和過程管理工作。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堅持以“為科研和生產服務”為宗旨,應對繁雜的日常事務、臨時緊急任務和組織協調工作。
她熱愛項目管理工作,尊敬、理解科研人員,盡可能為研究室、生產部門提供更多業務上的指導、把關、建議或協調,努力做到不遺余力地開展工作,從而間接節省科研人員的人力和財力成本,也獲得了科研人員對部門工作的認可和感謝。
2021年,在任務緊急、任務量激增的情況下,同時面臨著部分進口器件停產、配套單位產能不足的問題。在所領導的指揮下,她積極與所內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全力以赴組織生產及協調,并圓滿完成任務。在組織預研項目申報和管理過程中,她經常與研究室同甘共苦一起修改材料,部分重點項目落實體量過億,多次組織項目驗收并順利通過。
紀曉楠
條件處 六級職員
獲沈陽自動化所“創新2021冠名獎”“管理創新獎”

長期負責研究所國有資產的驗收、登記、日常管理、盤點清查及國有資產處置等工作,工作中兢兢業業,細致入微,對全所國有資產合理有效使用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解決研究所驗收業務量迅猛增長與驗收人員數量不足的矛盾,2021年度她創新性地推動實現了材料驗收變革,打破一直以來的實物逐一驗證方式,變革為分級驗收,大大縮短了材料驗收的等待時間,解決了問題,并提高科研人員對管理工作的參與度。
她組織驗收工作流程培訓,通過不斷的溝通和指導,保證驗收工作安全準確,規避國有資產流失風險的同時提高了準確性和滿意度。此舉為科研人員驗收工作量減負70%以上,預計每年節省一線人員往來業務辦理量超7000人次。
在中科院的新一代ARP系統上線使用中,她通過查合同、發票和設備比對等手段,組織補充維護國有資產基礎數據,使研究所科研條件模塊基礎數據質量排名全院第一。
2021年她榮獲沈陽分院固定資產處置規范化大賽一等獎。她還多次為院ARP系統提出合理化建議,積極參與各項業務技能比拼等,多次榮獲院ARP技術標兵等。